三千年国药如何前行?一块阿胶给你答案

2022-05-31 15:21 来自:中国商业网 收藏 分享 邀请  阅读量:10365   会员投稿

摘要: 养生,“颐养生命”,最早源自近三千年前书就的《庄子·养生主》。养生之法颇多,但都必须“和于阴阳,调于四时”,这让饮食起居不再仅是风俗习惯,而是古人仰观宇宙、洞察万物而得的时间哲学。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从立春一把辛甘的...

养生,“颐养生命”,最早源自近三千年前书就的《庄子·养生主》。养生之法颇多,但都必须“和于阴阳,调于四时”,这让饮食起居不再仅是风俗习惯,而是古人仰观宇宙、洞察万物而得的时间哲学。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从立春一把辛甘的春韭,到冬至一盏温润的膏方,中医药养生观以一种生活范式融入我们祖辈对时间的感知中。

然而,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中医药养生学说的传承与发展却跌宕起伏,持续高“热”的同时也饱受争议。作为中药滋补圣品,有着长达三千年应用历史的阿胶也同样频频遭“怼”:现代工艺能否保留古法之精髓?阿胶的取材用水能否与古法无差?传统的阿胶养生能否适应现代人的生活?从功效争议到质量质疑,面对滚滚的时代浪潮和强势的西方循证医学,三千年国药该如何前行?其实,小小的一块阿胶,以其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七十年的守正创新给我们答案,在岁月的跌宕中,以时间诠释了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兴衰荣辱。

三千年,一脉水,一座城

一方水土出一方药,中医药讲究“道地性”,药材的品质与效力,与产地的一草一木皆有相关。某种程度上,人与自然根脉相连,故称“天人合一”。这是经过时间淬炼的古老哲学,也是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。

“阿胶,出东阿,故曰阿胶也。”如果没有阿胶,这座鲁西平原上的小城或许就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。

东依泰山,南临黄河,泰山与太行之水在地下汇聚而成东阿井水,特殊的水质让地域性成为东阿阿胶不可复制的骄傲。《水经注》载:“东阿有井大如轮,深六七丈,岁常煮胶以贡天府。”阿胶曾被唐太宗李世民钦定为宫廷贡品。“铅华洗尽依丰盈,雨落荷叶珠难停。暗服阿胶不肯道,却说生来为君容。”诗人肖兴藻道破杨贵妃的养颜驻术。

每近岁寒冬至时节,东阿人便汲东阿水熬胶,这是这座小城延续数千年的生活图景。据称明末清初时期,东阿制胶业达到鼎盛,“妇幼皆通煎胶”。

直到建国后的1952年,十几户家庭凑起16口熬胶大锅,簇拥在东阿县阿胶街78号,国营东阿阿胶厂成立,正式结束了阿胶古老的家庭手工作坊时代,三千年的中医药制剂传统迎来新开始,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新冲击。

七十载,一座厂,几代人

1968年,刘维志与妻子章安从山东莱阳农学院毕业,不久后就进了东阿阿胶厂。

彼时,寒冬腊月的凌晨五点是工厂开始运转的时间。由于夏季气温过高,阿胶无法凝固,因此只有冬天才能生产。但生产车间不论寒暑,气温都高达50度,工人需要在传统的大锅边不断搅动胶液。近乎苛刻的制胶工艺要求让哪怕一点点纰漏对品质而言都是致命的。

刘维志成为了那个搅动历史的人。他研制的蒸球化皮机让制胶师可以丢下沉重的铁铲,沿袭千年的大铁锅也从历史舞台之上光荣谢幕。这是传统古法与现代工业的第一次接轨。

1987年,25岁的董正生进入东阿阿胶厂成为炼胶学徒工,那个年代,有些身怀拿手绝活的老师傅并不轻易把技艺传给外人,传统的师徒传承要看徒弟的勤奋与悟性。整整三年后,他才第一次开始学习炼胶工艺,十多年后,已经成为厂内最优秀的炼胶工的他,把自己一身的绝活总结为一个字——“精”。在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炼胶车间里,董正生总是在给自己“找活干”:从通过数据总结经验指导下一批生产,到作为班长带好每一班,兢兢业业、吹毛求疵,董正生正是一代代传统中医药制剂学徒的缩影。

今年已经60岁的他,考虑的最多的如何把自己的经验、技术传承下去。传承,不是因循守旧、复制古法,而是在技术的代代创新下,传承那一分“吹毛求疵”的匠心。在去年举办的2021“两会健康策”系列直播活动中医药专场上,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直播中也明确表示:“在传承创新上,东阿阿胶实际上是做的最好单位之一。”

传承三千载,一诺七十年。东阿阿胶的匠人精神,体现在全产业链的质量把控当中。作为率先通过全国三大体系认证的行业佼佼者,东阿阿胶的品牌质量护城河不仅由董正生这样的工匠一代代、一砖一瓦相筑,也与最尖端的生物科学接轨。2020年,东阿阿胶与合作单位成功破译率基因组,这不仅代表着道地中药材东阿阿胶的驴皮原料多了一把“质量安全锁”,更是中国畜禽生命科学又一里程碑式的贡献。

“如果能让这些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,让阿胶再传3000年,也有我的荣光。”董正生说。

新时代,老字号,新故事

与西方循证医学不同,中医是一种感性的身体智慧,是通过积蓄、平衡身体能量来提高健康水平的古老哲学。中医药制剂亦是如此,岁岁月月、口耳相传、师徒相授。但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如何以标准、现代的逻辑解构中医药的生产,成为重新定义中医的关键。

章安用三年时间,为阿胶实现了第二次接轨。她从头到尾跟踪生产全过程,优中选优,为阿胶生产全过程书就《阿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》和《阿胶生产岗位操作法》。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传统阿胶生产工艺,后来被定为“国家级保密工艺”。

至此,古老的阿胶产业和现代化生产工艺完成了极具历史意义的携手,面对时代的设问,三千年的中医药产业在守正创新之下涅槃重生。

近几年来,“数字化”、“互联网”成为时代风口,90后、00后也纷纷加入养生大军,传统的中医药如何走入现代人的生活?在年轻人中构建新式养生文化成为破局之道,东阿品牌从营销端布局,直面年轻消费者的电商渠道,作出了满分回答。从阿胶酸奶杯、奶茶杯到“桃花姬”阿胶妆食同源,东阿阿胶不断大胆跨界,故纸堆里的中医药在互联网、食品快消赛道重新活了过来,成为一种创新、时尚的生活方式,以“网红”形象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场景,成为顶流中药品牌。

老字号是民族品牌的集中代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东阿阿胶——这个国民老字号,正走上当下传统文化的转型之路。以传统为发展动能,无论是技术端的创新,还是消费端的“触电”,顺时而动、顺势而为,敢于突破、勇于创新,东阿阿胶作为传统文化与新式价值的桥梁与载体,给出关于老字号如何讲好“新故事”的有力示范。

向未来,济众为人,文化新生

循证医学的掣肘之下,国人似乎经历了一段与传统医学隔膜渐深的时间。古典文化的式微让大众眼中,传统医学俨然成为玄学一般的神奇存在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有关中医四起的谣言和争论也让中医发展陷入认知困境。传承三千年的“补血圣品”阿胶也受到功效与品质质疑。

这看似是医学模式的争论,其背后却是一场文化与价值观的争夺,“天人合一”的传统哲学价值观,在现代的钢筋水泥之中似乎显得水土不服。这场困局的解法,终究是文化,也只能是文化。

文化是阿胶品牌的灵魂,“寿人济世”四个字,一直作为东阿阿胶的品牌文化和使命,为每一代东阿人所铭记。这不仅意味着对品质不省人工、不减物力的厚道坚守,还意味着回应时代、回报社会的企业责任。

2020年是抗疫元年,也是中医药复兴元年,中医药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。大疫当前,东阿阿胶持续为年轻医护工作者提供物质保障,面向湖北、山东等全国24个省区、约15万名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总价值超过一千万的复方阿胶浆,这让“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”的医者仁心在医药企业与医护人员之间实现温情对话。

除了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,在文化复兴中,东阿阿胶还扛起传承敬老文化的重任。自2012年起便每年在重阳节开展以“熬东阿阿胶 尽儿女孝心”为主题的活动,在济南、青岛长沙、深圳等多城市上线,在微博上吸引超过7万人次的互动讨论。活动现场鼓励用户亲手体验阿胶制作过程,熬制一份阿胶糕献给老人尽孝心,将传统孝道文化的回归与孝德的实践融于现场熬胶的浓香之中。

“寿人济世”,不仅是医者的仁心,更是老字号品牌挖掘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表达、实现健康中国、长寿常青的价值取向。

2022年是东阿阿胶的70周年。透过这一块半透明的晶体,三千载的中医文化、古老哲学凝练其中,70年来的风雨兼程、 守正创新熔铸其间。在70载的坚守与变革之中,七十而立的东阿阿胶,以品质为信,以团队为志,在一代代工匠、一重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中实现了新时代的价值挖掘、构建了新形式的价值认同,回应了民族的价值追求,在岁月之中跌宕前行,面向未来的中医药文化新生,值得期待。

中国商业网资讯门户;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、栏目资讯免责声明:凡本站注明 “来自:(非中国商业网)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
鲜花
鲜花
握手
握手
雷人
雷人
路过
路过
鸡蛋
鸡蛋
这个人很懒,什么也没留下...
粉丝 阅读53185 回复0
ads2

Powered by 中国商业网 Licensed © 2001-

, Processed in 1.132592 second(s), 12 queries

01 02 03 04 05